奶牛乳房炎(mastitis)是對世界奶牛業造成經濟損失最大的疾病之一。乳房炎在臨床上主要分為臨床型乳房炎和隱性乳房炎。奶牛乳房炎在不同地區發病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據世界奶牛協會統計,全世界約有2.2億頭奶牛,約有1/3的奶牛患有各種類型乳房炎。據有關資料報道,在歐洲一些國家,臨床型乳房炎在每個泌乳期的發病率在20%-50%之間。在法國、芬蘭、瑞典、丹麥,臨床型乳房炎的發病率分別為20%、10.9%、11.1%和21%。在我國臨床型乳房炎和隱性乳房炎的發病率均高于國外報道,臨床型乳房炎的平均發病率為33.41%,隱性乳房炎的陽性率在46.4%=85.7%之間。另有資料表明,在不同的奶牛場,乳房炎發病率亦不同,在沒有嚴格執行控制乳房炎防制措施的奶牛場,50%-60%的奶牛患有乳房炎。因此遠征藥業進行了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的產品研發,并于2014年12月取得了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泌乳期)的新獸藥證書,證書號為(2014)新獸藥證46號。
一、藥理研究
1.作用機制
頭孢喹肟屬β-內酰胺類抗生素,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與細菌胞質膜上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結合,各種PBPs的功能并不相同,分別起轉肽酶、羧肽酶及內肽酶等作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與它們結合后,其活性喪失,造成敏感菌內黏肽的交叉聯結受到阻礙,細胞壁缺損,菌體內的高滲透壓使胞外的水分不斷地滲入菌體內,引起菌體膨脹變形,使細菌裂解而死亡。
頭孢喹肟作為第四代頭孢菌素,其作用機制還具有如下特征:可快速穿透革蘭氏陰性細菌的外膜;對位于胞漿周圍的I型β-內酰胺酶穩定且親合力低;與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親合力高;其內在抗菌活性強于第三代頭孢菌素。
2.主要藥效
頭孢喹肟抗菌譜很廣,抗菌活性強,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都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尤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和大腸桿菌屬的成員都有較低的抑菌濃度,另外對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和腸球菌有活性。
對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各種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頭孢喹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為1-2μg/ml,抗菌活性明顯強于頭孢噻呋、氨芐西林和環丙沙星;對大腸桿菌的MIC≤0.031-0.25μg/ml,抗菌活性與環丙沙星相近,明顯高于頭孢噻呋,并達到氨芐西林的60倍以上;對無乳和停乳鏈球菌的MIC≤0.031-1μg/ml,抗菌活性與頭孢噻呋和氨芐西林相近,是環丙沙星的20倍以上。
對臨床分離的埃希氏大腸桿菌、克雷伯氏桿菌的抗菌活性表明,頭孢喹肟比頭孢噻呋具有更強大的抗菌活性,并對耐頭孢曲松的埃希氏大腸桿菌、克雷伯氏桿菌仍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抗豬鏈球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霍亂沙門氏菌、多殺性巴氏桿菌和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遠遠強于阿莫西林、恩諾沙星。
二、國內、外臨床研究
頭孢喹肟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可用于防治牛、豬、馬的細菌感染性疾病,如牛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引起的乳房炎、子宮炎、皮炎及腐蹄炎等,由溶血性巴氏桿菌、放線桿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及肺炎;豬由溶血性巴氏桿菌、豬副嗜血桿菌、放線桿菌、鏈球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及肺炎;馬由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
國內外有大量關于頭孢喹肟用于治療敏感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的報道。Shpigel等曾研究了頭孢喹肟對奶牛的實驗性感染大腸桿菌的治療效果,結果表明:用75mg的劑量(乳房灌注3次,間隔12h)治療組、采用75mg的劑量(乳房灌注3次,間隔12h),同時配合1mg/kg·bw的劑量(肌內注射2次,間隔24h)治療組的清菌率、治愈率與對照組75mg的氨芐西林+200mg的氯唑西林(乳房灌注3次,間隔12h)相比,差異均顯著;并且,各治療組以乳房灌注并配合肌內注射組的清菌率、治愈率為最高,但與其它用頭孢喹肟治療組之間的差異不明顯。采用頭孢喹肟治療,不僅能使產奶量恢復、臨床癥狀、血液學、生化指標正常,而且也能降低急性乳房炎向慢性乳房炎發展的可能。研究結果表明頭孢喹肟療法比其它療法優越。其療法能提高乳房炎病牛的恢復率和存活率,減少牛奶生產損失。
另外,Pengov等曾報道了頭孢喹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單獨引起的及金黃色葡萄球菌與鏈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的療效,結果顯示以75mg的劑量(乳房灌注3次,間隔12h)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單獨引起的及金黃色葡萄球菌與鏈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奶牛的乳房炎均具有良好的療效。
三、產品特點
高效:頭孢喹肟為有機酸,其脂溶性較低,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比較低(5-15%),局部用藥高濃度聚集;對β-內酰胺酶高度穩定且親和力低(防止耐藥性產生,保證高效性);與青霉素結合蛋白親和力高(防止細菌細胞壁合成,能夠有效殺滅細菌)。
速效:頭孢喹肟母核是一個兩性離子結構,極有助于頭孢喹肟快速穿透細胞膜;乳區灌注后,能夠迅速達到有效峰濃度,試驗表明:單次給藥后36小時扔維持有效的抑菌濃度。
廣譜:頭孢喹肟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均有強大的殺滅作用(如大腸桿菌和巴氏桿菌)。
安全:動物專用的第四代頭孢類抗生素,藥物難以通過血乳屏障,無全身吸收作用,無毒副作用,在給藥乳區維持較高的藥物濃度,休藥期明確,保證乳制品安全。
無毒:頭孢喹肟在動物體內代謝后,主要以藥物原形存在。灌注給藥時,藥物主要隨乳汁外排,進入全身血液的藥物量很少;由于哺乳動物的細胞無細胞壁,不受藥物影響,因此藥物對動物機體安全性高;藥物可隨乳汁排泄,棄奶期短。
四、臨床研究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對河北遠征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泌乳期)進行了對奶牛臨床型乳房炎的臨床療效試驗。將56個病例隨機分成4個組,每組14個病例(17個感染乳區)。其中3個受試藥物組(I、Ⅱ、III組),1個對照藥物組(IV組)。I、Ⅱ、III組分別給予高(2支/乳區•次)、中(1支/乳區•次)、低(0.5支/乳區•次)劑量的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8g:75mg/支)治療;IV組給予氨芐西林鈉、氯唑西林鈉乳房注入劑(1支/乳區•次)治療。擠奶消毒乳頭后灌注給藥,每日2次(間隔12小時),連用3次。結果如下:
表1 各組病牛感染乳區用藥前后病原菌的分離鑒定結果
組別
|
采樣時間
|
檢測
乳區數
|
分離菌株數
|
細菌種類(株)
|
|||
鏈球菌
|
葡球菌
|
大腸桿菌
|
其他菌
|
||||
I(高劑量)
|
用藥前
|
17
|
31
|
11
|
12
|
5
|
3
|
用藥后
|
17
|
1
|
0
|
0
|
0
|
1
|
|
Ⅱ(中劑量)
|
用藥前
|
17
|
29
|
11
|
11
|
4
|
3
|
用藥后
|
17
|
2
|
1
|
0
|
0
|
1
|
|
III(低劑量)
|
用藥前
|
17
|
30
|
10
|
11
|
6
|
3
|
用藥后
|
17
|
7
|
2
|
4
|
0
|
1
|
|
IV(對照)
|
用藥前
|
17
|
30
|
11
|
11
|
4
|
4
|
用藥后
|
17
|
5
|
1
|
1
|
2
|
1
|
注:鏈球菌包括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乳房鏈球菌、牛鏈球菌等,其中無乳鏈球菌和停乳鏈球菌為優勢菌;葡球菌包括金萄菌、表皮葡萄球菌、中間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等,其中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為優勢菌;其他細菌包括腸球菌、隱秘桿菌、克雷伯菌、變形桿菌、枸椽酸桿菌等。
表2病牛感染乳區用藥前后乳汁體細胞數(χ±SD)
組別
|
病例數(乳區數)
|
SCC(萬個/mL)
|
|
給藥前
|
最后一次給藥7日后
|
||
Ⅰ(高劑量)
|
14(17)
|
>100
|
38.28±16.39
|
Ⅱ(中劑量)
|
14(17)
|
>100
|
39.69±24.33
|
III(低劑量)
|
14(17)
|
>100
|
61.06±34.05
|
Ⅳ(對照)
|
14(17)
|
>100
|
47.39±27.75
|
表3受試藥物和對照藥物對奶牛臨床型乳房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
組別
|
病例數(乳區數)
|
有效率(%)
|
治愈率(%)
|
Ⅰ(高劑量)
|
14(17)
|
94.1(16/17)
|
94.1(16/17)
|
Ⅱ(中劑量)
|
14(17)
|
94.1(16/17)
|
88.2(15/17)
|
III(低劑量)
|
14(17)
|
70.6(12/17)
|
64.7(11/17)
|
Ⅳ(對照)
|
14(17)
|
82.4(15/17)
|
76.5(13/17)
|
試驗結果顯示:
(1)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對奶牛乳區感染的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隱秘桿菌及其他腸桿菌科細菌等有明顯的清除作用。其中高、中劑量的清除效果優于氨芐西林鈉+氯唑西林鈉乳房注入劑,低劑量的作用效果略弱。
(2)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能顯著改善臨床型乳房炎奶牛的臨床癥狀。其中高、中劑量對癥狀的改善效果相當,均優于氨芐西林鈉+氯唑西林鈉乳房注入劑,低劑量對癥狀的改善效果稍弱。
(3)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能顯著降低用藥乳區的乳汁體細胞數(SCC),提高奶質量。其中高、中劑量的上述效果相當,均優于氨芐西林鈉+氯唑西林鈉乳房注入劑,低劑量的上述效果稍弱。
(4)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對奶牛臨床型乳房炎的治療效果良好。其中高、中劑量的有效率超過90%,治愈率超過85%,有效率和治愈率均優于氨芐西林鈉+氯唑西林鈉乳房注入劑。
五、藥代動力學研究
河北遠征藥業有限公司委托中國農業大學進行了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在牛奶中的藥物動力學試驗,給奶牛乳房灌注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每頭奶牛隨機選擇了兩個乳區,每個乳區給藥劑量約75mg。同時也采集了未給藥乳區以及奶牛血液進行藥物含量測定。結果如下:
表4 8頭奶牛乳房灌注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后
頭孢喹肟隨時間變化的乳藥濃度(μg·mL-1)(n=8)
乳區
|
0h
|
6h
|
9h
|
12h
|
24h
|
30h
|
36h
|
48h
|
54h
|
60h
|
72h
|
96h
|
|
1#
|
右前
|
18.89
|
11.34
|
9.77
|
7.62
|
3.98
|
2.36
|
1.91
|
0.21
|
0.12
|
0.03
|
ND
|
-
|
左后
|
17.99
|
15.75
|
10.99
|
6.89
|
2.36
|
1.10
|
0.56
|
0.28
|
0.13
|
0.03
|
ND
|
-
|
|
2#
|
右后
|
14.41
|
9.87
|
7.58
|
4.84
|
2.60
|
1.73
|
0.58
|
0.18
|
0.08
|
ND
|
-
|
-
|
左前
|
15.15
|
10.08
|
8.95
|
3.88
|
1.08
|
0.84
|
0.53
|
0.12
|
0.05
|
ND
|
-
|
-
|
|
3#
|
左后
|
13.37
|
8.03
|
7.48
|
6.13
|
3.15
|
1.32
|
0.34
|
0.11
|
0.07
|
0.03
|
ND
|
-
|
右前
|
12.51
|
9.81
|
7.63
|
4.68
|
2.83
|
1.53
|
0.29
|
0.15
|
0.09
|
0.02
|
ND
|
-
|
|
4#
|
左前
|
11.04
|
8.50
|
6.91
|
4.01
|
2.04
|
0.68
|
0.22
|
0.12
|
0.06
|
ND
|
-
|
-
|
右后
|
11.33
|
8.55
|
7.57
|
5.72
|
2.00
|
0.53
|
0.24
|
0.23
|
0.04
|
ND
|
-
|
-
|
|
5#
|
左前
|
15.34
|
11.23
|
8.89
|
6.70
|
1.22
|
0.59
|
0.18
|
0.09
|
0.04
|
ND
|
ND
|
-
|
右后
|
13.55
|
10.32
|
6.99
|
5.40
|
1.51
|
0.42
|
0.24
|
0.13
|
0.06
|
0.02
|
ND
|
-
|
|
6#
|
左前
|
15.95
|
14.29
|
12.75
|
9.12
|
7.07
|
4.71
|
4.23
|
0.95
|
0.63
|
0.14
|
ND
|
-
|
右后
|
13.37
|
11.42
|
10.88
|
9.45
|
7.48
|
5.38
|
4.91
|
1.15
|
0.95
|
0.09
|
ND
|
-
|
|
7#
|
左前
|
14.77
|
9.63
|
9.13
|
5.83
|
2.58
|
0.95
|
0.28
|
0.44
|
0.16
|
0.02
|
ND
|
-
|
右后
|
14.43
|
10.03
|
8.15
|
6.44
|
1.55
|
0.93
|
0.21
|
0.18
|
0.13
|
0.02
|
ND
|
-
|
|
8#
|
左后
|
12.86
|
8.29
|
4.33
|
3.92
|
1.39
|
0.48
|
0.16
|
0.07
|
0.03
|
ND
|
-
|
-
|
右前
|
11.77
|
8.73
|
4.08
|
3.29
|
1.36
|
0.59
|
0.12
|
0.05
|
0.02
|
ND
|
-
|
-
|
|
平均值
|
14.17
|
10.37
|
8.26
|
5.87
|
2.76
|
1.51
|
0.94
|
0.28
|
0.17
|
0.04
|
-
|
-
|
|
標準差
|
2.20
|
2.12
|
2.26
|
1.81
|
1.93
|
1.48
|
1.48
|
0.32
|
0.25
|
0.04
|
-
|
-
|
注:ND=未檢測到藥物,—表示未開展檢測。
圖1 奶牛乳房灌注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后(每個乳區75 mg/支)后頭孢喹肟的乳中藥物濃度-時間曲線


結論:本研究給奶牛乳房灌注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每頭奶牛隨機選擇了兩個乳區,每個乳區給藥劑量約75 mg。在給藥乳區測得24-30小時之內乳中頭孢喹肟的平均濃度在1.51-2.76 μg·mL-1之間。本試驗依據報道頭孢喹肟對奶牛乳房炎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無乳和停乳鏈球菌的MIC值范圍分別為1-2 μg·mL-1≤0.031-0.25 μg·mL-1和≤0.031-1 μg·mL-1。該藥物濃度高于上述幾種病原菌的MIC值,說明該制劑采用單次乳房灌注給藥后,乳中藥物能發揮較好抑菌效果的時間約為24-30小時。
同時河北遠征藥業有限公司也采集了未給藥乳區以及奶牛血液進行藥物含量測定。未給藥乳區僅在給藥后12小時和24小時能夠檢測到較低水平的藥物含量(分別為0.05±0.01μg·mL-1 和 0.02±0.01μg·mL-1,n=4),說明給藥后藥物主要集中在給藥乳區,通過吸收進入體循環進而分泌至未給藥乳區的量及其微少。血液中僅在6小時和12小時檢測到較低水平的藥物含量(分別為0.05±0.03 μg·mL-1和0.03±0.01 μg·mL-1,n=4),說明頭孢喹肟可通過吸收進入血液,但由于該藥物在體內代謝較快,因此血液中藥物含量較低,初步說明乳房灌注硫酸頭孢喹肟僅能局部治療奶牛乳房炎,不能通過該種給藥方式對奶牛進行系統治療。
試驗結果與歐洲藥品評價署(EMEA)中頭孢喹肟藥代動力學研究的報道一致,頭孢喹肟在乳房灌注給藥時僅有一小部分進入體循環,藥物主要集中在給藥乳區。
六、殘留試驗研究
河北遠征藥業有限公司委托中國農業大學進行了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泌乳期)在牛奶中的殘留消除規律研究試驗。試驗奶牛各乳區在擠完奶并消毒乳頭后,以每個乳區1支(8g:75mg/支)的劑量灌注給予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每日2次(間隔12小時),連續給藥3次,于最后一次給藥后0.5、1、2、3、4、5、6和7天分別擠奶,以預先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UPLC-MS/MS)方法檢測乳中頭孢喹肟的殘留濃度。結果如下:
表5 牛奶中頭孢喹肟殘留量(μg·L-1)
停藥時間(天)
|
1
|
2
|
3
|
4
|
5
|
6
|
0.5
|
111.02
|
189.58
|
131.27
|
212.80
|
154.25
|
258.97
|
2
|
33.51
|
51.50
|
19.29
|
36.45
|
19.3
|
75.50
|
3
|
1.32
|
1.18
|
1.46
|
1.51
|
2.33
|
25.32
|
4
|
0.75
|
0.54
|
0.46
|
0.50
|
0.49
|
6.92
|
5
|
0.33
|
0.17
|
0.23
|
0.12
|
0.21
|
0.68
|
6
|
ND
|
ND
|
ND
|
ND
|
ND
|
0.16
|
7
|
ND
|
ND
|
ND
|
ND
|
ND
|
ND
|
注: “ND”為未檢出。
圖2 牛奶中硫酸頭孢喹肟的休藥期


結果表明硫酸頭孢喹肟在牛奶中的消除速率較快,給藥3天后在乳中檢測到低于MRL水平的殘留。按照歐盟關于最大殘留限量和休藥期計算的有關規定,用CVMP制定的統計方法(雙單側95%置信區)對牛奶中頭孢喹肟的休藥期進行計算,結果為3.79天。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建議按每個乳區1支(8g:75mg/支),每日2次(間隔12小時),連續給藥3次乳房灌注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的休藥期為4天。
根據最新英特威先靈葆雅動物保健公司的Cobactan® LC說明書,規定了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泌乳期)的休藥期為奶84小時(3.5天),與河北遠征藥業有限公司的試驗研究結果相近。
七、使用方法
乳管內注入:擦凈乳房后,將發病乳區牛奶擠凈;泌乳期奶牛,擠奶后每個受感染的乳室一支。間隔12小時注入一次,連用3次;輕柔乳區3-5下,使藥物分布于乳區。